孩子嘴破怎麼辦?


振興醫院小兒科醫師林正怡指出,除了癌症病童或少數對藥物不良反應所引起的嘴巴破皮外,孩子嘴巴破洞的原因,包括創傷、病毒感染、細菌感染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。


由於腸病毒與疱疹病毒都會出現發燒、嘴巴長水泡、潰瘍,常會讓人搞不清楚,林正怡表示,這些水泡不易發現,通常是看診時醫師以壓舌板按壓後才能發現。兩者最大不同在於,腸病毒所引起的紅疹或潰瘍發生在咽喉上方,急性疱疹性口齦炎則多分布在齒齦、舌頭及嘴唇週邊;疱疹性口齦炎,發病前二、三天症狀較嚴重,大約一星期就會趨於緩和。


但要提醒家長特別注意,年幼孩童常因嘴巴痛,會不自覺把手放到嘴裡,由於口水含有大量的疱疹病毒,如果手接觸到眼睛,可能引起角膜潰痬,當潰瘍結痂時有可能會損壞視力;如果小朋友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,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廣泛性表皮疱疹,所以發現孩子是疱疹性口齦炎時一定要小心。


此外,鵝口瘡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兒、嘴巴破皮的小孩、患有腸病毒或疱疹性口齦炎者、免疫力不好的人,或長期使用抗生素、類固醇製劑、及抑制免疫力等藥物者.


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指出,奶垢是白色念珠菌很好的營養素來源,一旦正在哺乳的嬰兒長出類以白色奶垢的鵝口瘡,媽媽用紗布擦拭或讓孩子喝水後不易脫落,如果用力擦反而會受傷。寶寶不會表達,但由於口腔不舒服,可能會出現食慾下降、情緒躁動、不好安撫等情況。


嘴巴破了,很多人會想到去藥房買口內膏塗傷口,但不見得每種情況都適用。林正怡指出,咬到或燙到等創傷性嘴破,可使用含有止痛效果的口內膏,但記得去除刺激性飲食,大約一周即可痊癒;至於腸病毒與疱疹性口齦炎是由病毒引起,醫師除給予抗病毒藥,也會給予含有麻醉成分的止痛藥噴劑,但一般含有類固醇的口內膏是沒有用的。


疱疹性口齦炎的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,口服止痛藥或局部消炎噴劑緩孩童的不適,食物部分建議以冰涼流質不刺激的食物替代,布丁、豆花、冰淇淋、奶昔、果凍都可以,並要多補充水份。


陳永琦指出,疱疹性口齦炎一定要及早就醫,只要口服五天抗病毒藥物,便能縮短病程及改善症狀,讓孩子免於受苦,但很多家長以為只要忍一忍就好,甚至等到脫水時才來就醫,讓孩子白白受苦。


鵝口瘡的嬰兒,可給予藥物塗抺在口腔內或使用滴劑滴入,大約一至兩周左右才能痊癒。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周以上,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,至少再服用三天才算徹底治療;另外,親餵母乳的寶寶感染,媽媽須加強乳頭清潔,若有明顯症狀時,也要接受藥物治療,以免再次感染。


陳永綺提醒,嘴破的小孩塗藥須持續至傷口癒合為止,不能自行停藥,否則容易復發。建議家長盡量讓孩子以冷水或冰水潄口或清潔口腔,甚至想辦法讓孩子吞口水;孩子如果因為怕痛而不敢開口,口腔不動或口水不流動,細菌反而會快速滋生,而潄口後可降低口中的細菌數量,降低發炎機會。


林正怡指出,腸病毒與疱疹性口齦炎預防之道無他,就是勤洗手,尤其是家中有其他小朋友時,最好做到人人都要勤洗手;而孩子的玩具也不能忽略,最好每周以經過稀釋的漂白水擦拭消毒一次。


對於嬰兒鵝口瘡的預防,陳永綺建議,要加強奶瓶、奶嘴、玩具等的清潔消毒,同時餵完奶後使用紗布幫寶寶清潔口腔;若是餵母奶的媽媽,餵奶前後要加強乳頭清潔;另外,規律的生活習慣、充足的睡眠,可提高寶寶的免疫力,也能降低鵝口瘡發生的機會。由於鵝口瘡持續太久沒治療,可能會使黴菌從腸道排出,造成念珠菌尿布疹感染,因此陳永綺提醒,嬰兒發生鵝口瘡時,若有尿布疹問題也要請醫師一併檢查與治療。


 


本文摘錄自《食尚小玩家》,20129 ,P110~11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樹連鎖藥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